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济南市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机器人产业链”专场举行。新黄河记者从现场获悉,济南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山东省比重近50%,是全省重点培育的四大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域之一,拥有30余万软件从业人员。
发布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赵配才表示,参加此次发布会的优宝特、德晟和亚历山大是济南市机器人产业链细分领域的重要代表。综合分析看,济南市机器人产业有5个优势特点——
济南机器人产业规模与集聚度高。济南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山东省比重近50%,是全省重点培育的四大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域之一。
济南机器人产业链条完整,可谓“软硬结合”,已基本构建起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及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产业生态。上游企业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中游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种类型的本体制造企业;下游系统集成应用企业推动机器人在多元领域广泛应用。
济南机器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行业内拥有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9台(套)产品被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济南市机器人企业持续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如优宝特的人形机器人关节自主研发生产,德晟的“螺纹丝扣自动检测机器人”填补了全球行业技术空白,亚历山大开发了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产机器人通用操作系统“句芒”等。
济南机器人产业生态成长环境优渥。济南是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首批中国软件名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同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拥有30余万软件从业人员,可以说集聚了机器人企业的“全周期”成长要素。
济南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有力。济南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组建机器人产业办公室、设立专项资金、建设产业园区、举办创新大赛等,还发布了机器人产业首批应用场景“三张清单”,覆盖制造业、教育、建筑等10多个领域,为产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生态环境。
赵配才表示,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依托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高成长性赛道,深入实施“机器人+”示范行动,初步建立了“1+10”工作体系和“1246”工作思路,即:发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尖刀连”作用,依托全市“X+2”主导产业布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区县(功能区),以打造“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大任务,做好“挖(潜)+招(引)+服(务)+融(合)”4篇文章,构建“有人才、有技术、有产品、有场景、有应用、有载体”6有产业生态,全面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黄敏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