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央视一套热播,剧中真实塑造了一批抗战志士群像。演员焦俊艳饰演的王彧让观众倍感亲切和惊喜,她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抗日战争中的女性力量。
从《遇见王沥川》中的谢小秋,到《法医秦明》中的大宝,再到《大海道》中的沈笛,一直以来,焦俊艳给公众的印象是一位演技清新自然、可塑性强的“低调”演员。近日,焦俊艳接受新黄河记者的专访,分享那些认真演戏、安静生活的日子。
“卷”出来的女战士
《我们的河山》从敌后战场视角讲述“全民抗战”的故事,剧中,焦俊艳饰演的王彧是家境优渥的地主家千金,也是一名接受先进教育的青年学生。1937年山东沦陷,日军、伪军、土匪虎狼环伺,父母因战争离世后,王彧变卖家产,投身抗日。作为抗日群像中的女性角色,王彧在成长为战士的过程中,不仅学会拿起枪上战场,还担负起妇女解放、救护、思想宣传等诸多工作,这些以往抗战剧中鲜少呈现的女性力量,在《我们的河山》中,通过王彧和刘竹梅两位女战士重点展现。
在出演之前,焦俊艳做了很多功课。1963年上映的老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带给她启发,“通过王晓棠老师的表演,感受到了那一代人的精气神。”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她跟随当地人学习红嫂精神,了解明德英乳汁救小战士、王换于收养遗孤、红嫂扛门板架起“火线桥”等事迹。塑造王彧的时候,焦俊艳着力表现人物的成长,“我希望抗战剧中的角色是人性化、去神化的,前期着重展现了孩子气的部分,她直言直语,有点小任性。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从学生逐渐变成了一名合格的战士。”焦俊艳说,王彧也代表着敢于冲破传统束缚的女性,她面对家族的封建思想敢于抗争,面对爱人敢爱敢恨,就像剧中台词所说:“我们的情感是鲜血凝结而成的,是在战斗中开花结果的。”
近些年,焦俊艳出演了不少主旋律影视剧,《我们的河山》是她与导演毛卫宁的第四次合作,焦俊艳直言“毛导的剧很‘卷’”,每一场戏开拍之前,毛卫宁都会带领演员们上课,亲自讲解一些历史上的名词、称谓和职责,“比如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联合会到底做一些什么工作?剧组的氛围像学校一样。”
为了“卷”出真实历史感,《我们的河山》使用了大量长镜头和超高清影像技术,尤其是战争场面,沉浸感满满。焦俊艳透露,拍摄战争戏容易超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长镜头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雕琢、排练,“因此不论主角、配角还是工作人员,所有的配合不能出错,有一点错误都必须从头再来。编剧刘戈建老师为人物写了许多大段台词的戏份,长镜头加长台词,让拍摄难上加难。”焦俊艳说,演员们每天收工之后必须熟背剧本,保证第二天拍摄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有任何闪失,“我也算有一些经验的演员了,但在这个组里拍戏,还是时常感觉到压力。”
“做一棵有生命力的树”
《遇见王沥川》中的谢小秋,《法医秦明》中的大宝,《大海道》中的沈笛,《庭外》中的萧臻……出道十余年,焦俊艳一直是认真演戏、安静生活的代表,观众评价她“接地气”,是一名用实力说话的低调演员。但在焦俊艳看来,演员只是一份职业,她只需要在职业中认真完成工作,“接地气对于演员来说,就像一棵大树的根基。技巧和方法是枝叶,它可以让树冠的形态更加优美,但我觉得只有根基强壮,这棵树才更有生命力。”
《我们的河山》播出前,另一部精品鲁剧《生万物》热播,《生万物》让“俺”“知不道”等方言词汇为人熟知,《我们的河山》的山东话更加浓厚,剧中几乎所有人物都要说山东方言或者“山东味儿”普通话,很多观众直呼“台词够土也够地道”。
焦俊艳透露,拍摄期间,演员们都利用休息时间加紧学习山东方言的词汇和音调,每当卡壳的时候,她都用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中的唱词“当哩个当,当哩个当”找回音调。“职业不同,对人的要求不同。有些职业需要严谨或者客观,演员需要调动感性和共情,要通过扮演另外一个人来完成工作。在创作过程和职业性上,我不觉得它跟其他职业有什么本质不同。”焦俊艳认为,恰恰因为是演员,反而更需要在生活中了解其他职业的特性和生活,“因为我们塑造的是人,不接地气,角色就会浮在上面。”
巧的是,作为大学同学的焦俊艳和《生万物》主演杨幂入住了同一家酒店的同一个房间。拍戏期间,杨幂把装满了几大箱的生活物资留给了焦俊艳,两人互相支持的友情还登上了热搜榜。由于刚刚结束一部电影的拍摄,焦俊艳还没来得及看这两部山东剧,“等我空下来要好好看一下。检查检查自己的作业,找找表演欠缺的部分,在下一次表演中作出调整。”
焦俊艳塑造的大宝、小秋等角色,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是不少观众心中的“白月光”。对于过往的作品,焦俊艳十分谦逊:“感谢观众对我塑造的角色能够如此宽容,观众对人物的解读,也丰富了我作为演员的表演。”在她看来,有些角色的设定容易被大众喜欢,即所谓的“人物讨巧”,“比如她最有能力、最善良、最智慧,但总演这样的角色其实是一种偷懒。”焦俊艳近几年在选择角色时有了更多思考,在她看来,过于在意人设会忽略对演技的提高,“随着年龄增长,我希望未来能演绎一些更复杂的人物。这些年成长中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也有利于去诠释更复杂的角色,这是我期待的未来方向。”
互联网“电子闺蜜”
作品之外,焦俊艳经常出现在社交平台,用短视频和照片记录自己的日常穿搭、爱用好物、出游vlog、踩雷吐槽,“活人感”十足。她跟好友papi酱有一个好玩的约定——谁上热搜,就要给对方发红包。这个约定追溯到2017年《妖铃铃》上映期间,8年来,两人一直在粉丝的监督下遵守、执行,只不过从一开始千元红包“消费降级”到了250元。“我俩都是有合约精神的人,有时候忘了也会被粉丝提醒。有一次我俩同时上热搜,还互相抵消了。”焦俊艳幽默回应。
在分享日常时,焦俊艳偶尔会遇到有趣或踩雷的生活用品,被网友调侃“挂在二手网站无人问津的程度”,这些互动也让她没有女明星的距离感,像一位互联网“电子闺蜜”。对此,焦俊艳表示,有些“雷品”原本是她期待买来能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每次都放在购物车里,反复斟酌好久才会下单。“也没想到会踩坑,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买的东西比较奇葩,看起来比较有趣。”
为什么在演员之外当“博主”?焦俊艳坦言,她曾有一段时间工作空闲,躺在床上刷手机时被一些高能量自律博主所感染,于是产生了相同的念头。“它会被动地促使你去热爱生活,用第三视角来观测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对我起到一些激励作用。”焦俊艳的视频基本都是自拍自剪,从学习剪辑软件,到完成只有30秒的vlog,再到尝试最新拍摄设备,制作更有难度的测评类内容,她逐渐喜欢上了用短视频跟观众交流的方式。“可以第一时间跟大家互动,影视作品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后才能跟观众见面,但短视频可以即时地看到大家的评论和反馈,我基本每一条评论都会看,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关注什么。我觉得短视频作为时代的产物,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同样能够帮助塑造角色。”
在时间有限的采访中,焦俊艳透露出一种难得的从容和平和,“向内归因”是她对自己这两年的总结,“对于生活和工作,我没有太多预期,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适应变化。人这一生不可能在某一个固定值上,无论是职业、身体状况还是生活境遇,都是在变化之中,我觉得保持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去感受。现在的我比以前更有包容心了,渐渐学会在压力和挫折中,积极乐观地去面对问题。”焦俊艳说。
记者:李睿 编辑:李睿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