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以扩大技能人才队伍为重点,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与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对接,组织开展技能人才特色培训,帮助重点群体、企业职工等端稳就业“饭碗”,让群众幸福生活“满格”。
呼和浩特市圣恩职业培训学校学员正在上课
技能培训+创业孵化 带动就业新路径
2024年,包头市达茂旗牧区27岁的蒙古族青年嘎日迪,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呼和浩特市的旅程,在亲戚的推荐下,嘎日迪走进呼和浩特市圣恩职业培训学校,参加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选择了中医康养专业,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推拿按摩技巧以及康养服务管理等课程,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结业后,嘎日迪没有急于寻找工作,而是选择留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半年里,他跟随经验丰富的老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实习期满后,嘎日迪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元气推推·推拿按摩养生馆的工作机会。
嘎日迪所参加的正是呼和浩特市人社局组织开展的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旨在培养技能人才,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业过程中,嘎日迪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利用资源和经验,带动了两名大学生就业,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工作机会。
据呼和浩特市圣恩职业培训学校教师李松颗介绍,近三年,该校年均培训学员600人次,就业率稳定在75%以上,构建了“培训—就业—创业”闭环生态模式,截至目前,孵化的元气推推·推拿按摩养生馆已经开业8家,第9家正在筹备中。
送技能进社区 家门口的“增收课堂”
近日,新城区艺术厅北街社区20余名妇女学员正在热火朝天地制作盘扣,这些盘扣作品将被内蒙古蒙隆职业培训学校回收,之后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内蒙古蒙隆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21年,主要培养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民族服装设计人才,并生产销售民族手工艺品和服饰。自2023年开始,该校走进社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现已培训学员2000余人,与新城区艺术厅北街社区、赛罕区长乐宫社区等20多个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培训机制。手工艺产品通过线上网店、线下店铺、旅行社推广三种方式销售,越来越受到自治区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今年40岁的宝妈任珮枫高兴地告诉记者:“孩子升入初中后,自己想着找点事干,我在艺术厅北街社区报名参加了内蒙古蒙隆职业培训学校与新城区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盘扣培训班。现在已具备了独立制作盘扣接单的能力,但是我还想继续提升自己,所以又参加了电子商务培训班,希望能够掌握更多技能。”
内蒙古蒙隆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高艳龙说:“学校会对学员制作的成品进行回收,学员赚取相应的手工费,这种送技能到群众家门口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参训学员拓宽了灵活就业的路子,有利于引领带动更多群体就业创业、致富增收。”
订单式培训 从校门到上岗精准对接
“产妇身体有些不适,目前正在医院进行治疗,新生儿就由我和另外一位育婴师照顾。”近日,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附近的博亨月子中心,42岁的王小清一边照顾婴儿,一边对记者介绍。
王小清在月子中心工作
2024年年初,王小清通过广告得知呼和浩特市有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5月份,她来到内蒙古八方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母婴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后顺利毕业。随后,按照内蒙古八方家政职业培训学校与博亨月子中心的合作协议,王小清被博亨月子中心聘用。
“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我获得就业机会,不仅给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也带给我自信心和成就感。”王小清说。
近年来,新城区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创业孵化、技能培训进社区、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创新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就业难题,帮助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增收。截至今年3月底,技能培训1037人,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777人,农牧民转移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260人,创业培训121人。同时,为推动化解“用工难、就业难”结构性矛盾,开辟辖区各办事处线上小而精专场直播带岗招聘会16场、培训机构双选会两场及商圈大型线下招聘会3场,活动累计吸引1294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7318个。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马妍)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