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常常被形容为国际贸易中的“闸门”——放宽一点,整个国际市场的“水系”就会流畅;收紧一些,滞涩感顿起。每一次关税调整,背后都牵动着工厂的生产线、农田的收成以及千千万万名消费者的钱包。
尽管关税谈判的结果最终表现为数字,但谈判的过程却经常存在一些非常微妙的细节。毕竟,关税不只事关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牵涉各国的政治、外交乃至心理层面的博弈,指望着拿出一张纸来、大家一起算算账是不行的,谈判桌上的每一次沉默、每一次目光交汇,背后都有深意。
现代关税的谈判可以追溯到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自从那一天起,关税谈判几乎伴随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全部历程,也留下了无数著名的外交瞬间。
最先“出圈”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东京回合谈判。作为关税与贸易谈判史上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谈判之一,东京回合谈判留下了不少直到今天仍被圈里人时常提起的名场面。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餐巾纸协议”。据说,东京回合谈判因为异常艰难而经常持续到深夜,一边吃夜宵一边继续争吵是大家的工作常态。有一次,美日两国谈判代表从会场一路争论到餐厅里。僵持中,一位美方代表顺手在餐巾纸上写下几个数字和条款,日方代表看过后微微点头,一张“餐巾纸协议”就这样达成了。
这一幕与经济学中著名的“拉弗曲线”的诞生过程神相似。1974年12月的一天,一群美国人在首都华盛顿一家名叫“双洲”的餐厅里聚餐。在当晚参加聚会的人中,有多位白宫高官。据在场的人回忆,当大家谈到福特总统遏制通胀和助推经济脱困的计划时,一位名叫拉弗的年轻小伙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圆珠笔,随手在餐巾纸上画了几条曲线,用来说明税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当时,这条曲线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注意,直到几年之后才引起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的关注,成为“里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依据。这条曲线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而拉弗本人也因为这几条留在餐巾纸上的曲线而一举成名。
同期,还有一个著名的外交瞬间叫作“去东京塔吧”。据资料记载,东京回合谈判因为参与国家众多、涉及议题甚广,因而谈判场上总是唇枪舌剑。每到剑拔弩张之时,主持人总是需要出面叫停,或者转换一下话题,调节一下气氛。而当时的主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Let's go to Tokyo Tower”,意思是“散了吧,我们去东京塔上吹吹风”。后来,这也成了谈判代表们的散会“暗号”。
关税谈判史上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20世纪末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从1986年9月启动至1994年4月最终签署协议,整个乌拉圭回合谈判历时8年之久,因而被圈里人戏称为“国际贸易史上最长的马拉松”。有谈判代表半开玩笑地说:“我来时头发是黑的,现在全白了。”
乌拉圭回合谈判几乎可以算作国际关贸规则体系自建立以来最深刻的一次重构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雏形正是在这场“马拉松”中逐渐形成,其谈判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为打破僵局,时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干事阿瑟·邓克尔采取了“绿房间谈判(Green Room Meetings)”策略,邀请少数关键经济体的代表进入一间并不宽敞的会议室,集中讨论最具争议的问题。这种“小圈子”闭门协商的做法在当时颇具争议,但事实证明,它确实有效帮助谈判走出了僵局,实现了突破。后来的学者们普遍认可,“绿房间谈判”是国际关税与贸易谈判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场景。后来,WTO对其进行了官方说明,该策略也沿用至今。
进入21世纪,关税的角色依旧重要,但其“剧情”更加复杂。尤其是最近几年,关税税率起起落落,谈判过程一波三折,无数国家、产业、企业都受到其影响,多个行业的产业链因此受损。
8月7日,美国实施的新一轮“对等关税”正式生效。美国针对其所列清单内69个国家及地区的进口商品征收10%至41%不等的所谓“对等关税”,未被列入此番上调名单的国家和地区,则继续沿用此前10%的“对等关税”税率。
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Yale Budget Lab)估算,截至7月31日,美国进口商品平均有效关税税率达到18.3%,创1934年以来的91年新高,这将导致美国家庭今年平均支出增加2400美元。若新一轮“对等关税”继续实施,电子产品在未来2年至3年的价格将上涨约18.2%,服饰等消费品短期内预计上涨约40%。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7月关税收入攀升至280亿美元,较去年7月激增273%,创下月度新高。然而,关税单一收入来源的激增难以扭转其当月整体财政赤字扩大的局面。而且,美国投资银行高盛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美国关税成本的三分之二将由其本国消费者承担。目前,美国家用电器和计算机设备的零售价格已较此前大幅上涨。同时,一些没有受到关税政策影响的美国国内生产商也顺势提高了产品价格,并从中牟利。可以说,美国目前的关税政策影响的不仅是国际贸易秩序,更是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这其中也包括其本国公民。
随着各国不得不与美国展开关税谈判,最近,“餐巾纸协议”又有了新含义。就欧盟此前与美国达成的颇具争议的贸易协议,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其内容不清、执行困难,给今后欧美贸易摩擦埋下了隐患。在美国韩礼士基金会贸易政策负责人德博拉·埃尔姆斯看来,这份欧美贸易协议的耐久性“可能和餐巾纸差不多”,其“内容模糊程度”也如同“随手写在餐巾纸上的字迹一般”。
关税谈判既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场“耐力赛”。它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来精确测算关税表的每一个百分点,也需要谈判桌上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在餐巾纸上写下的,是跨越制度与文化的协调;在绿房间里交换的,是政治智慧与现实考量。
不过,与冷战后的多边谈判格局不同,如今关税谈判的肇因和影响大相径庭。一方面,美国一些人今年掀起的关税之争,本质上是“美国得病让世界吃药”思路的体现,再精致的细节也无法掩饰这一错误的初衷。另一方面,这次谈判范围之大、影响之广前所未有,不仅关乎国际经济运行的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各国产业的战略布局,还与技术标准、可持续发展、数字贸易等新议题交织在一起。而当代国际经济秩序的版图,就在这反反复复的拉锯中呈现出动态的样貌。(作者:李建坤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