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
“现在家门口的环境真是大变样了!”陈女士站在羊山子路刚落成的“光阴故事长廊”前,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以前这一片又脏又乱,路面坑洼不平,现在经过一些‘小手术’,再也不用担心老人摔倒、小孩滑倒了!”
“以前这条小巷没有灯,一到晚上就要摸黑回家,现在好了,灯装上了,晚上下班回来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刚下夜班的小张指着新安装的路灯说,“路灯虽小,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关爱,满满的安全感。”
2025年1月,成都以“人民城市”理念为笔,民生幸福为墨,在全市部署开展“净优亮美”专项行动。这场以街巷为卷、民心为尺的民生工程,是成都继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后,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再绘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画卷。
从宽窄巷子的青砖黛瓦到春熙路的霓虹流光,从华西医院的门前通途到锦江之畔的烟火日常,2963项“微改造”如同春雨润物,用“小切口”雕琢出城市治理的“新画卷”——这既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更是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创新实践。
当一处处“家门口的变化”垒起千万市民的获得感,成都正以环境提质、秩序优化、空间活化、风貌焕新的四重奏,奏响城市蜕变与民生幸福的澎湃交响曲。
净化环境提升品质 守护市民美好生活
春末夏初,斜江河大邑城区段两岸绿意盎然,河水清澈见底,市民悠然漫步在沿河步道。“以前河滩杂草丛生,还被开垦种地,异味重、蚊虫多。现在水清亮了,环境也美,成了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市民庞先生感慨道。
过去,由于多年未疏理,斜江河大邑城区段河床淤积,影响河道安全与水体质量。2025年3月,随着王滩段清淤及河床疏理完工,河道重现清澈宽敞,防洪排涝能力增强,水环境大幅改善。“清淤项目旨在恢复河道生态,后续还将持续巩固成果。”大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斜江河治理前后对比实景
初夏时节,都江堰市金马河绿道融创文旅城段花开正艳。作为都江堰市重要生态走廊,金马河绿道接待市民游客人数与日俱增,原有配套设施难以满足需求。如今,新落成的装配式真空环保公厕与苍翠植被相映成趣,造型别致的地埋式智能垃圾箱分布其侧,一座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点缀其间。在这段约1.2公里的绿道上市民或慢跑骑行,或惬意散步,与自然风光共同勾勒出一幅城市绿道的美好生活图景。
在四川天府新区,农村宴席餐厨垃圾处理难题也被破解。过去一场数百人的坝坝宴产生的大量垃圾,易污染环境、滋生细菌。如今,天府新区成立专业公司,创新乡厨收运模式,实现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目前已与50余家主要乡厨单位合作。“有专人收运垃圾,我们省心,环境也干净多了。”一位乡厨说道。
这三个案例是成都“净环境”专项行动的缩影。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净化城乡环境:开展两轮环卫清洁行动,冲洗道路5995平方千米,整治垃圾桶乱设2631处;清理小区杂物,整治油烟扰民,治理城乡扬尘;推进雨污分流,深化水生态治理,全市优良水体率保持100%,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8.23%……“净环境”行动显著提升了成都城乡环境品质,也为市民打造了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未来,成都将持续推进此项行动,让城市更宜居,让人民更幸福。”成都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城市既有烟火气又显文明范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3月28日,成都市双流区首个“引摊入市”示范点——“双流好市·龙桥集”鸣锣开市,曾经四处流动、饱受诟病的摊主们,终于有了“新家”。
“以前赶午休只能蹲在路边扒两口炒饭,现在能在便民座椅上慢慢吃碗酸辣粉,这便民体验真是升级了!”在时代奥特莱斯工作的小张拿着果杯感叹,“过去总担心流动摊不卫生,现在看证照齐全,吃得安心多了!”
据双流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好市”改变了以往城市管理执法“单中心”模式,转向政府、城管、社区、微网格员、市民和摊主“六位一体”共同参与。摊主通过规范培训、亮证经营,还能轮流担任“街长管家”参与管理,“我们坚持‘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让流动摊主蝶变为‘城市管理合伙人’。”
而在成华区羊子山路,曾经破损围墙挡视线、雨天积水湿鞋袜、车辆乱停路难行的老旧街区,如今已蜕变成串联古蜀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光阴故事长廊”。陈女士说:“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老人摔倒、小孩滑倒了!”居民的话语中满是喜悦。羊子山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修复路面、划定停车区、引入四方联动机制等举措,街区投诉量下降70%,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2%。
在推进“优秩序”专项行动的过程中,成都聚焦痛点难点,系统推进秩序优化。强化交通拥堵治理,发布214项堵点治理举措,中心城区拥堵指数显著下降;建立道路病害快速巡查机制,修复病害5035处;常态整治车辆乱停,规范共享单车秩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为流动摊点“安家”。
“优秩序”不仅让城市道路更通畅、街区更整洁,更让城市在保持烟火气的同时彰显文明秩序。这一行动,既回应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让成都既有温暖的市井气息,又展现出现代化城市的文明风范。
点亮城市光影 焕新美好生活
夜幕降临,成都东部新区三岔TOD核心区华灯初上。依托市政养护智慧平台,物联网技术让56个照明节点实现精准照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照度增亮超50%,均匀度提升超40% 。“现在晚上路亮堂堂的,晚上散步方便,再也不用担心脚下不安全了!”市民陈女士笑着说。
这里的景观照明以“光耀天府新门户”为定位,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每个细节。在世园会主会场,“芙蓉花瓣”装置既能收集雨水,又能照明,年节水2500吨,能耗降低15%。成都东部新区生态环境城管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计划3年内完成1.8万盏光源节能改造,节电率可达40%,每年节省电费约340万元。”
在彭州市,“亮空间”行动让城市旧貌换新颜。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新增和维修路灯1600余盏,休闲座椅、运动器材等城市家具也多了起来。同时,当地拆除违建1.9万平方米,清理“牛皮癣”广告1500余处,城市天际线更加整洁美观。小张惊喜道:“路灯亮了,违建拆了,环境敞亮多了!”居民们纷纷点赞。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增灯补亮、立面整治等举措,让城市既有“亮度”又有“颜值”。
在“亮空间”专项行动上,全市坚持美学与功能并重:开展“有路无灯、有灯不亮”专项治理,检修照明设施837处;拆除违法建设7000余处,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店招设置,整治建筑立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停车位、充电设施等配套。“亮空间”行动不仅照亮了市民回家的路,更点亮了城市的活力与品质。它让城市既有璀璨夜景,又有整洁面貌;既保障了安全,又提升了颜值。“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让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绽放光彩,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成都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绣出城市新画卷 绘就幸福生活底色
漫步在金牛区茶店子南街,美食香气与潮流气息交织,特色店招与趣味墙绘相映成趣,让这条街道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过去这里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严重,卫生环境也差,现在简直是‘麻雀变凤凰’!”在这儿住了20多年的居民先生感叹道。如今,违规占道现象消失不见,各家店招焕然一新,曾经的乱停车的区域变身活力小广场。夜幕降临,景观灯带亮起,霓虹闪烁,为街道增添了梦幻色彩。“现在的茶店子南街好吃、好看、好玩,住在这里太舒适了!”粱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实现茶店子南街的蜕变,金牛区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治理措施。据金牛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临街店铺,实施了分时管控,明确8项经营规范,并通过二维码实现排放数据实时查询与监督,“同时,我们还创新了共享单车三色框线管理,让街面更加整洁有序,市民使用也更加方便。”
在锦江区,“美丽街角”的打造同样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春日的国安街,绿植错落有致,花境如彩带般蜿蜒,曾经的闲置空地摇身一变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现在每次经过这里,满眼绿意,还能坐下来歇歇脚,心情都变好了!”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里的陈女士说道。在静平路,另一处街角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绿草如茵,步道蜿蜒,健身设施点缀其间。锦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推进“美丽街角”打造,激活闲置空间,重塑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近一年来,锦江区已打造55个“美丽街角”,增绿34860平方米,增加开敞空间49090平方米,今年还计划再打造40个。
据成都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成都坚持筑景成势、塑形铸魂,持续提升城市颜值与品质。绿化增量提质方面,推进天府绿道“结网成链”,优化公园布局,实施“林荫路”改造;在城乡景观塑造上,持续推进710个街区、街巷、街角优化提升,累计建成396公里天府蓝网,打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线路;夜间景观营造聚焦消费游玩区域,春节期间打造“一心、两轴、两环、三带、多点”夜景布局;文化元素植入则擦亮城市IP,规范特色店招,展现城市文化品位。
“美风貌”行动不仅让城市颜值飙升,更让市民的幸福感满满。它不仅是对城市景观的雕琢,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提升城市风貌,成都正绘就一幅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城市画卷,让市民在烟火气中感受城市的高颜值,在细节处体会城市的温度与魅力。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试金石”,需要系统推进、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据介绍,成都相关职能部门将持续巩固阶段性整治成果,常态化倾听民声、搜集民意、解决诉求,实事求是、深入推动“净优亮美”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扩面提质,努力推动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为加快建设美丽四川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